【八秩芳华】承国脉担当之志,育华夏信息英才——南京邮电大学办学80周年巡礼

发布时间:2022-11-19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时,南京邮电大学,这所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亦自豪地迎来了办学80周年的喜庆时刻。

  80载筚路蓝缕,从山东抗日根据地发轫,发展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邮电大学情系国脉,奋发图强,堪称“邮电黄埔”。

  80载芳华绽放,从办学之初的34名学员,时至今日培养了26万优秀人才,南京邮电大学厚德载物,桃李天下,尽享“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美誉。

  岁月如歌,砥砺初心,在深厚的办学积淀中,以“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撑起的精神脊梁,激励一代又一代南邮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因邮电而生,随通信而长,由信息而强。回望学校发展史,每一个篇章都是赤心追梦的故事,每一个篇章都有使命与责任在肩的前行。

  红色传承铸丹心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徐徐展开校史长卷,1942年跃入眼帘,按照党中央指示,中共山东分局指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集邮务、交通、发行于一体的战时邮务总局。同年4月,战时邮务总局决定迅速培养邮政干部和交通员,开办战时邮务干部训练班(简称“战邮干训班”),南京邮电大学的历史,由此发轫。首期战邮干训班选址在莒南县东甘霖村。

  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邮先辈奔走在“生死邮路”上,战邮干训班首期学员管兆修昼伏夜行,辗转三个月,成功找到了组织,打通了山东与中央的联络通道。在枪林弹雨和血雨腥风中,为了民族解放,先后有400多名战邮先辈献出生命,其中200多名烈士甚至没有留下姓名。“人在文件在”,战邮先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成为南邮宝贵的精神之源。

  战邮干训班几经易名,但战邮精神始终激荡,诠释和涵养着南邮人的初心。学校培养的大批邮电技术骨干,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邮电战线上的领导骨干。

  天翻地覆慨而慷。学校随百万雄师过大江,迁址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组建了原邮电部第一所邮电学校。1958年本科高校南京邮电学院诞生,老红军秦华礼任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他的到来,把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融入南邮的精神血脉。他在南邮工作生活,直至108岁辞世。他嘱咐子女将工资卡里剩余的十八万元交了最后一次党费,表达“永远跟党走!”的赤胆忠心。秦老留给全体南邮人三样无价的“传家宝”: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师者情怀、崇高的奉献精神。

  精神因传承而不灭。红色基因贯穿学校发展历程,随时代脉动注入新元素,“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革命教育事业血脉永续。

  “党要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我是穷苦人,党培养了我,不为党工作干什么!”学校1958级、为祖国守岛21年的85岁校友徐六保将最美的年华留在了海防小岛。

  “我们决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的边疆建设。”1982年7月22日,南京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报道22名毕业生在向学校递交志愿书后,奔赴边疆工作。

  永远跟党走,成为南邮师生的坚定信念。进入新时代,学校更加注重挖掘、用好红色资源,实施红色校史育人“十个一”工程,“三课堂”推进红色校史教育传播,形成具有南邮特色的红色育人体系。校领导在办学旧址开讲沉浸式思政课,并在校内同上一门红色校史思政金课,推进传唱老书记、老红军秦华礼担任主创的新版校歌,编撰红色校史读本、开展红色校史主题班会,打造新生“首堂思政课”,师生竞相参演的原创红色校史剧荣获2021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提名奖,建成红色地标战邮广场,开展“薪火传·踏歌行”校庆健身跑,用“奔跑”传承红色精神,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

  擦亮红色底色,赓续红色血脉。学校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同时入选“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的高校,多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党支部成功通过验收。学校团委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1人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学校开创“理论培根+实践铸魂”模式,多次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选派80多名优秀志愿者接力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学生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自强不息凝信心

  2019年,学校师生在参观江苏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时,欣喜地看到了一张图片,说明写着“1959年南京邮电学院研制成功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学校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坚持以国之所需为己任,在国家信息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自主发展过程中,南邮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觉扛起发展国家邮电事业的历史使命。毕厚杰教授看到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携带了可视电话系统。他寻思:“他们能搞出来,我们也能搞出来。我们国家也要有一套。”于是他带领团队,埋头苦干几个月,一套黑白可视电话系统竟然做成了。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学校8项科研成果获奖,十余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陈锡生教授编写《程控交换原理》一书,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谈到初创时期自主研发交换机产品时,曾说“当时我们所有人的知识都是读一本南京邮电学院的教科书,是陈锡生教授写的。大家读教科书来做交换机。”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携带的通讯设备中,有学校谢继东教授团队研制的“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为抗震救灾迅速、有序展开赢得了主动。

  学校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坚持信息报国,伴随国家信息通信事业走向世界前列,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

  每二十年登上一个台阶,学科发展从零建设,厚积薄发,南邮人用坚韧、努力和创新换来收获。1978年学校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成功获批“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点,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形成“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大信息发展格局,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实施“三高一新一前沿”的学科建设发展战略。十年磨一剑,“有机光电子学”成为中国先进材料研究创新创造旗舰。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是2021年国家新设置的两个交叉学科之一,学校成为首批获批的18所高校之一。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

  学校把实现科技自强自立的使命重托融入创新追求中,勇立科技发展潮头,经纬世界通信,逐梦星辰大海。学校以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勇闯科研“无人区”。学校教师研发的同质集成光电子芯片属于世界首创,解决了全双工光通信世界性难题。学校科研团队研制的深空应答机成功运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担负火星探测全任务周期内与地面的双向通信任务。量子签名、量子纠缠等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获得新突破。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利用5G+AI硬核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学校成为国际电信联盟首批学术成员,专家学者积极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高质量的中国标准输出获得工信部致谢。

  近年来,学校新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80余项,上交了高质量的“南邮答卷”。

  学校把发展复兴的初心根植于祖国大地,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市一院一特色”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一平台”校企协同创新战略落地生花。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和技术转移分中心、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8个,与企业共建校企创新平台33个。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3个国家众创空间。成立了国家邮政局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的第一家现代邮政学院和全国第一家共建的邮政研究院,推动国家邮政事业的新发展。

  学校把追赶超越的使命躬身于行,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师资补充、青年教师提升和创新团队培育“四大工程”。学校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引进欧洲科学院院士等顶尖高端人才,自主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长江学者等。学校先后有4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两支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的“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校获评江苏省首批引才用才成效显著单位。

  2017年8月2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人才磁场”释放巨大创新力》,报道学校引进高端人才,在国内外形成了“人才磁场”。2021年12月2日,光明日报刊发《深挖青年教师“蓄水池”》,报道学校围绕一流学科、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的目标,实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

  信达天下承初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创新,不南邮”为立德树人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与活力。

  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南邮特色、崇尚一流的电子信息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构建了“红绿蓝”三色赋能的信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行“三全”“三早”“三互动”的本硕博贯通培养,设立一流学科特区政策,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一等奖。学校作为江苏省内唯一高校,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连续13年在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合格率保持100%。

  创新是校风内容之一,寒来暑往,早已融入南邮学子的血脉中。学生先后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瑞萨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研电之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胜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SIA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稳居江苏高校第一。

  有通信的地方就有南邮人的身影!办学80载,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26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健康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他们中走出了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农工民主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国家邮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中国电信党组书记、董事长柯瑞文,中国铁塔总经理顾晓敏等中国乃至世界通信信息行业的领军人物。还有像“全国劳动模范”杨春泽、屈勇、王渊峰等校友那样,长期投身基层,立足岗位创新的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以安恒信息范渊、星际荣耀李顺成、三维通信李越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校友,带领创办的企业,用信息技术促进国家信息化事业发展,为这个伟大的时代持续贡献着南邮力量。学校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在华为、中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邮政等通信邮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就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面向一流,放眼世界。学校先后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有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来华留学生教育培育“南邮”品牌,成为首批“留学江苏目标学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急需人才。学校自1990年起就成为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基地。

  2019年11月28日,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时任万国邮联总局长比沙尔·侯赛因,时任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共同访问学校,希望“南京邮电大学坚持‘邮’‘电’为本的办学特色,为各国人民的融通发展合作共进。”

  母校,是所有南邮人精神的港湾。徜徉于美丽的校园,随处可感校友的感恩回馈之情。三好亭、华礼堂、安恒青春剧场、三维通信楼和战邮广场,银杏道、丹桂苑,以及校训石、腾飞石、邮缘石、天道酬勤石等校友石,都是南邮人对家的眷恋和期望。

  “三好亭里,传家国情怀,鼎山路上,承国脉担当。”《信达天下》校歌响起,回看办学八十载壮丽篇章,南邮人心潮澎湃,身处蓬勃奋进的新时代,南邮人胸怀天下,信心百倍,昂首阔步行进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上,为建成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承国脉,创未来。南邮之路,鼎新永续辉煌!

(撰稿:谢平、张前 编辑:王存宏 审核:谢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