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严洪,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南京邮电大学1977级校友,耶鲁大学博士,IEEE Fellow,IAPR Fellow。2016年获IEEE SMC Society颁发的诺伯特·维纳奖(Norbert Wiener Award),该奖项被视为IEEE控制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做科学研究要有好奇心,这样才会做出新的东西。这是我多年做研究最大的动力。”多年后,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及工程学院前任院长严洪如是说。
漫漫求学路
1977年9月,关闭长达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了。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严洪非常兴奋,立即准备参加这次意义非凡的考试。当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作文要求以《苦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苦战能过关。”——这是严洪在作文中引用的句子,时隔多年仍牢记在心。
回忆在南邮的学习生活,他最难忘的经历是学微积分:“当时觉得高等数学很神秘,所以看了很多书,做了大量习题。其中一本书是苏联数学家吉米多维奇写的。”37年后,严洪竟与这位数学家再续缘分。2015年,严洪来到吉米多维奇曾经任教的莫斯科大学访问。在那里,严洪遇到了吉米多维奇的儿子,他已经是数学系的老教授,可是他并不知道父亲的书在中国有一段时间这么受欢迎。“现在我在很多的科研工作中都用得上微积分。”南邮的学习为严洪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南邮毕业后,严洪继续求学深造。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严洪遇到了很多优秀的研究人员,跟老师学会了做研究、写论文。他还在大学附近科技园的公司工作,为了推销计算机网络设计和优化的产品跟同事去了很多地方。有一天,医学院计算机中心打电话给他,叫他去看乔布斯推销NeXT计算机。当时,乔布斯已离开了苹果公司,成立了NeXT公司。在那里,严洪第一次看到光盘,便问乔布斯,这样的“玻璃片”是不是会碎。乔布斯立即把光盘扔到地毯上,说:“你看,没有碎!”与乔布斯的这次亲密接触给严洪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跟人家开玩笑说,我当时应该向他申请一个工作职位。”严洪这样描述那天的经历。
浓浓好奇心
上中学的时候,严洪很希望有一个收音机,但是没有钱买。他看书学懂了二极管收音机的原理,自己尝试着装一个简单的收音机。“那时候我经常到无线电器材商店去看收音机零件,一段时间以后我的零用钱可以买线圈、可变电容器和二极管,但是耳机比较贵,大概要5块钱以上。”后来他在父亲办公室找到一个报废的电话机,听筒拿下来可以做耳机。这样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就装好了。
对无线电的好奇心,在严洪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做科学研究要有好奇心,这样才会做出新的东西。这是我多年做研究最大的动力。” 严洪目前已在IEEE TMI、TPAMI、TKDE、TIP、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Bioinformatic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超过300篇学术论文,论文被引用15000多次。这些科研成果的背后对应的正是他基于好奇心的潜心研究、甘守寂寞以及辛勤的付出。
在上世纪90年代,文本图像分析是一个很热门的课题。严洪团队在该领域做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是文本图像分割,另一方面就是手写体的识别。严洪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结构分析,并用神经网技术提高识别率。在人脸识别领域,严洪团队在结构特征提取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把人面嘴型和语言匹配做成了一个动画系统,系统被多家电子和通讯公司采用。因为在文本图像分析与识别领域的杰出贡献,严洪先后当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及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
严洪的团队还和香港玛丽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合作,对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对靶向药物抗药性进行了研究。靶向药物的抗药性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严洪的研究方法是找出蛋白质表面的特征,分析蛋白质怎样和药物结合,以及为什么在蛋白质突变以后结合力下降。最终,严洪提出了图形小波和生物分子之间特征结合位点向量的概念,就抗药性的预测和选用最佳的靶向药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医生可运用严洪的计算法,为癌症病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016年,严洪获IEEE SMC Society颁发的诺伯特·维纳奖(Norbert Wiener Award)。这是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学会于1980年设立的奖项,被视为IEEE控制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依依母校情
2017年,南京邮电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作为南邮杰出校友,严洪为母校的发展送上了祝福:“祝愿母校更上一层楼,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为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严洪表示,自己和南邮的老师学生有很多的交流,团队与南京邮电大学也有许多合作意向。“我们要建立一个大型的智能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希望和南邮有更多交流合作。”
自上中学起,严洪还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读诗歌、写诗歌。在1999年参加50周年国庆前夕访问南邮期间,以及77、78级学生返校庆祝入学40周年期间,严洪均创作了诗歌。
返南邮:聚、觅、奋
(一九九九年十月于悉尼)
聚
喜逢不惑秋月圆,
与师会聚母校园。
夜留千日梦游地,
又闻晨书池边传。
觅
花木水桥路亭堂,
欲觅学院念中样。
昔日花堂何处去,
笑答旧貌换新装。
奋
昔日师教今为铭,
发奋钻研蹄不停。
建设母校匹有责,
报效祖国万里行。
花甲母校恋
(二〇一八年三月)
弱冠千日读书郎,
四旬蓝天去飞翔。
花甲春花又满园,
母校相思永留长。
阅读这些诗歌,从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一位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科研事业的科学家,将祖国情、母校情、同窗情,以及那段黄金岁月,暖暖地珍藏在了自己的内心深处。
(饶林果、徐 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