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姚育东,1982年和1985年在南京邮电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5年进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受聘为南京邮电大学名誉教授,现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逐梦前行
1978年,因看好计算机和电子技术领域发展前景,姚育东在高考志愿填报书上郑重地写上了“南京邮电学院”,而在当时,他还只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高一在读的姚育东参加了1978年高考,并顺利考上南邮,从此与南邮结下不解之缘。
回顾南邮求学生涯,姚育东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并加强了“刻苦努力”这个习惯。“刻苦学习、努力不懈”成为伴随他一生的主旋律。在校期间,姚育东还认识了一位77级的学长——钱唯(现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他们常常一起上晚自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毕业后一段时间失去联系,但缘分让两位好友多年后再次相遇。“大约在2000年,我们又联系上了,开始学术上的合作研究。这个合作,一直保持到现在。”姚育东说。
姚育东毕业后曾先后任职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加拿大斯巴宇航公司(Spar Aerospace Ltd )及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 Inc),从事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研发工作,2000年起任职于新泽西霍博肯斯蒂文斯理工学院。他拥有1个中国专利及13个美国专利,已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内外同行累计引用7000多次。姚育东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无线通信,认知及软件无线电,物联网健康医疗应用,机器学习及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他曾担任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的副编辑,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编辑。
2011年,因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贡献,姚育东当选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15年,姚育东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2017年,姚育东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Fellow of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是加拿大联邦政府授予工程领域代表加拿大国家水平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并作为国家智囊团为国家层面课题立项、评审和研究提供权威意见。目前共有750余人。
情系母校
2018年5月,姚育东院士受聘为南京邮电大学名誉教授。在受聘仪式上,姚育东表示,自己与南邮渊源深厚,1978年以学生的身份首次来到南邮求学,时隔40年,自己以教师的身份再次回到母校,并且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深感荣幸,向母校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表示,受聘期间将着重培养青年教师,指导撰写学术论文、申请科研项目,希望通过与青年教师的深度合作交流,带动一批青年教师共同成长进步。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方面,他将通过交流平台,与同学们进行直接互动,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2018年5月,南京邮电大学隆重举行第二届海外青年学者论坛,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本次论坛。姚育东院士也出席了本次论坛。作为南邮78级校友,姚教授为南邮的飞速发展心潮澎湃。他表示,南邮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历史性的机遇,也充满挑战,一流学科的关键是一流人才,南邮有很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一定可以为海外青年学者提供好的平台。
2019年5月,姚育东应邀出席南京邮电大学第三届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他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学术轨迹、与母校的深厚渊源,重点介绍了南邮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的青年学者和一个非常努力、积极、内行的学校领导团队,青年学者成长成才的大好历史机遇,期待大家能加入南邮,一起推动南邮的建设发展。
寄语学子
姚育东常常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述、深刻缜密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学者风范来鼓励青年学生培养“国际、创新”的学术态度。
2019年12月,在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的第75期科学与人文大讲堂——“目标·策略·行动:为梦想奔跑”主题讲座中,姚育东介绍了他从考入南邮本科到硕士、博士期间所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AI)在医学诊断、数据预测、编程、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此外,他还从提早准备、确定目标策略、掌握交流、提高写作等能力、课余爱好、习惯培养、个人与集体、小事做起、积极帮助、健康生活等方面提出了他的建议。他鼓励同学们刻苦钻研,努力奋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一路奔跑前行。
“在学习中、工作中、科研中,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必须刻苦努力,必须持之以恒。”明确目标、刻苦努力、持之以恒——这就是姚育东总结的“三个必须”。
除了“三个必须”,姚育东非常乐意向在校的大学生们分享自己一直遵循的“目标·策略·行动”理念。“凡人凡事都有自己的目标。对于每一个目标,可以研究出几个策略以达到目标。对于每一个策略,可以制定几个具体行动。所以,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只需要执行一些具体的行动,而不是任何抽象的概念。”
(饶林果、徐 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