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于勤业,男,1962年生,江苏泗阳人。1978年考入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电话自动交换专业,1982年参军入伍。现任二级高级警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
张国斌,男,1967年生,河南兰考人。1985年考入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电信工程专业,1989年自愿申请来到马兰基地,同年入伍。现任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张鹏,男,1973年生,陕西高陵人。1991年考入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光纤通信专业。1993年毕业,携笔从戎,自愿进疆。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在古楼兰消失的地方,若干年后有了承载责任与坚守的马兰村。这个曾经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神秘地方,我校78级校友于勤业、85级校友张国斌、91级校友张鹏留下了他们平凡且伟大的岁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忠心与壮志,将全部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祖国核事业的发展。
求学南邮,红色传承
于三位校友而言,南邮求学不仅是学业中的重要一步,更提供了一个让他们开阔见识的平台。在南邮生活的一点一滴,张国斌仍历历在目,在南邮学习的时光是轻悠自在、朝气蓬勃的。同舍的同学轮流占座一起学习,闲时三五好友一道下棋观影,怡然自得。
对于校园往事,张鹏颇为动容地讲起辅导员李启莲老师对他的照顾,李老师听闻他一顿只吃一个菜,担心他家里有困难,主动找他了解情况想要提供帮助,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也都对他很照顾。这样一份珍贵的师生情谊至今保存着。
忆及在校旧事,于勤业仍记得秦华礼老书记穿着草鞋在校园里散步的情形。秦老书记的老红军形象和他的言行举止、革命经历深深烙印在了年轻的于勤业的脑海中,从而萌发了从军报国、振兴中华的愿景,以至于毕业后入伍从军、远赴马兰。
正是母校的温暖与友爱,让他们无比珍视这段回忆,在这里掌握的通信知识也为他们奉献祖国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装在身,使命必达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1982年7月22日《南京日报》的头版头条正是这篇文章。“南京邮电学院400多名应届毕业生服从分配,其中22名将奔赴边疆工作”,于勤业便是其中一员。在后来的岁月里,仍有人不惧风雨,延续着这场盛大的奔赴,其中就有张国斌、张鹏……
回忆起初至边疆的情景,于勤业心中仍保有着那一份悸动:“马兰数万官兵,坚守戈壁大漠,为祖国铸造核盾牌,铸成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这样的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真切体会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壮志豪情。”
一心想穿军装,就义无反顾选择了马兰,这是张国斌的初心。黄沙滚滚,八百里瀚海无人烟;水源稀缺,场区人员喝的都是盐碱水;设备落伍,交换设备还用着地方已经淘汰的纵横制交换机;路途颠簸,场区到马兰生活区要花费两个小时。正是经历过这样的艰辛,直到今天马兰精神仍鼓舞着张国斌。
初来乍到,像张鹏描述的那样,从身体到思想,都有诸多的不适应。然而环境是不会改变的,唯有慢慢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激情终究是会消退的,相比之下,坚守更显得弥足珍贵。然而想做到坚守二字,绝对没那么简单。
从8年的技术工作到从事更适合自己的宣传工作,张鹏调动自己在文科方面的优势,为宣传基地官兵事迹、弘扬马兰精神做出了贡献。从军21年,无论是在一线参与试验工作还是在幕后做宣传,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国防事业。
马兰人的心中都有着信仰,马兰人的故事由老兵讲给新兵,口口相传。在张国斌的心里,这种坚守是对初心的坚守,是对使命的坚守。每个人都在这方土地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正如每个马兰人都经历的骨肉分离之痛——无论是由于工作的机密性还是条件的艰苦性,哪怕是平日里稀松平常的见面,在这里都更像是一种奢望。在戈壁滩的26年,这份陪伴的缺失也正是张国斌的遗憾。
于勤业在马兰工作了十余年,回家探亲只有6次,还有2次刚到家不久,就接到“速归队”的电报。他回忆:“其中一次是我刚结婚,和爱人回柳州看望父母,接到命令,也只能匆匆离去。”军令如山,一接到命令就像出膛的子弹,义无反顾,坚决服从命令、完成任务,这是军人的使命担当。
1996年7月29日,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完成,在这之后中国政府宣布核试验结束。“感谢马兰,是你给了我这份光荣和骄傲。”张鹏在散文《告别马兰》中如是说。他们将青春与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为成就中国核事业奉献了力量,同样,也是这片热土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一生为之自豪。如校友们所说,穿军装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尽职尽忠无愧光荣。军装在身,使命必达。
风雨无畏,半生坚守
风雨中走过的校友们坚守着各自的信念和方法克服了一路上的诸多挑战与困难。于勤业现任西安市公安局技术侦查支队一级高级警长,手握钢枪,肩负使命与责任奋斗在侦查办案的第一线。张国斌现任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恪尽职守,致力于全市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张鹏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及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歌唱光明,激发斗志,弘扬主旋律。“爱一行、专一行”是这些可爱可敬的校友们的“赤子之心”。无论是当年戍守马兰还是今日各司其职,他们都带着拳拳报国之心默默奉献。
(汪晴朗、汤璐瑶、杨思齐、李明洛、贾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