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杨春泽,南京邮电大学1994级校友,毕业后进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现为中国电信六合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个人拥有国家专利13项,均无偿奉献给公司,带领团队获得国家专利22项,产生经济效益近3.5亿元,被业内称为“创新的坚守者”。先后荣获“江苏省好青年”“中国电信第二届十大感动人物”“中国电信集团岗位创新能手”“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央企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首届“央企楷模”、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化“抱怨”为灵感
杨春泽的第一个专利诞生于2004年。
那一年,经过两年多的市场拓展,中国电信集团已成长为国内宽带接入市场的龙头老大,ADSL宽带成为当时主流接入方式。“当时不少客户都反映,电话拨号上网问题多、常掉线。” 给宽带客户装机维护时,杨春泽不时听到这样的抱怨。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杨春泽虚心请教了母校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领域的专家,有了思路,他便买了专业书、各类元器件回家潜心研究。经过6个月的钻研、拆装、实验和调试,一款“ADSL宽带新型电话机”问世了。常见的语音信号分离器被杨春泽巧妙地设计在了话机里,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克服了通话与上网相互干扰的问题。这个发明转化为产品后畅销不衰,累计销量已达600多万台。
2010年,中国电信大力推进“光纤到户”,但当时光测仪器单价高达几千元,而且操作不便。杨春泽顶酷暑、冒风雨,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终于研制出一款具有发光、收光和“红光笔”功能的光测仪,价格降至600多元。以前维护人员几个人共用一个设备,现在人手一个,大大提高了维护和修障效率。一次,客户抱怨说:“上网宽带猫再加上铁疙瘩一样的电源变压器,太占地方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杨春泽又一次“钻”了进去。一年后,一个能直接通过USB接口供电的宽带猫落地了。它无需外接电源变压器,体积是原产品的三分之一,重量是原产品的五分之一,还节约了铜线等原材料。目前该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远销中国香港、印度等地。
拒绝高薪“挖墙脚”
在同事眼里,杨春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拼命三郎”。作为政企客户支撑中心曾经的主要负责人,杨春泽正常的工作日程是这样的:牵头重大通信保障、与客户经理一起走访政企客户、召开小组会梳理近期的项目和资源质量情况、做好政企客户业务的装机和修障、不停地发送和回复邮件。
2004年是南京IP宽带核心网扩容建设的关键一年。刚刚新婚3天的杨春泽就参加了网络割接,在机房中一脚踩空地板,被铁柱刺得腿部鲜血直流,但去医院包扎了一下后,又继续投入网络割接,在随后的60天内连续进行了27次通宵割接,圆满完成了网络扩容割接工作。他带领的团队所从事的重大保障没出过一次纰漏。没接到过一起服务的客户投诉。在2014年青奥会保障、2014年国家公祭日保障、2015年南京国际马拉松保障中,他和自己的团队都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同事说:“每次保障,杨主任都主动认领最艰苦的任务。”
白天,杨春泽忙于工作上的各项事务,常常一刻也不得闲。他的13项国家专利大多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于是,家成了专利产品的“孵化区”。他经常晚上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铺上一地的工具和书。他的枕边,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和一支铅笔,随时记录迸发出的灵感。
因为贴近百姓生活,杨春泽的创新都转化成了产品。创新能力卓越的杨春泽也因此引得不少国内外公司的慕名求贤。面对高薪“挖墙脚”,杨春泽总是婉言谢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持将所有专利产品无偿奉献给公司,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了价值。
“这些年,正是伴随着公司的转型变革,才能完成自我的创新进步。虽然我的创新产品创造了一定的价值,但正是有了公司给我提供这么好的舞台,这么好的创新土壤,我才能创新出更好的产品服务大众。” 杨春泽表示,“我很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看到自己的发明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了广大用户,解决了很多人的麻烦,这才是我最自豪的事情。”
2017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了首届“央企楷模”评选,杨春泽成为八名楷模中唯一一位通信行业的代表。
撒播创新“火种”
在创新过程中,杨春泽深知团队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创新是他的愿望。2011年,在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创立。
“近享系列”就是工作室近一年多研制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比如“停车场管理系统”不仅能告知车主哪里有空车位,还能精确地将车辆导航到空车位;“行李到达与防丢失器”是一款防止行李丢失的互联网产品,在机场等行李时可随时查看行李距离主人还有多远。
“没有什么比客户的肯定更让我们自豪,没有什么比新产品的诞生更让我们开心。”工作室的墙上,朴实的文字诉说着团队成员的心愿。
凡心所向,素履之往。在公司的关心下,在杨春泽的带动下,工作室获得了22项国家专利,产生了多项互联网创新和岗位创新的产品,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累计产生了近3.5亿元的经济效益。创新成果先后荣获“中国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金奖、江苏省“职工创新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通信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工作室被评为“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被评为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变革创新风尚团队、“四种精神”风尚典型。
(沈金霞)